Categories

留学申请注意事项:陶瓷

申请阶段最后一个话题就是陶瓷了。陶瓷有没有用这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争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简单来说是“我不知道”,这里我只陈述一下我的想法和经历,具体大家自行判断。一开始我的主要想法是比较负面的,特别是在看到有不少教授在自己主页上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写明了“请不要发邮件给我询问申请录取的事”、“一切资料都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找到”、“你需要按照标准流程来提交申请”、“决定是由 committee 做的,给我发邮件并不会增大你被录取的几率”之类的话之后。文字太多了,再插播一幅听起来好像挺切题的图吧:Sasha 的 pottery

除非是那些在主页上写明了正在招生欢迎发邮件的人,否则如果你真的要申请,走正常申请渠道就好了啊,如果对某个老师感兴趣,直接在 SoP 上提到他的名字,他应该就会看到了,而且如果他真的对你感兴趣的话,从系统里看就可以看到你的各种材料,相比你发的邮件来说要全面得多。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我之前有一个机会同 UMich 的一位教授聊天的时候问起来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当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初选的时候被不小心刷掉了,根本没到你提到的教授手里?我不知道学校在录取的时候审材料到底是什么样一个认真仔细程度,以及误杀的比例会是多大。但是学校也想招好的学生,所以应该也不会太过于马虎吧?不过我也问过许多许多其他人的意见,大家对待这个问题也各有观点,大多也都比较慎重,不过大部分人都表示“即便没有好处的话,至少也没有坏处吧”。

在询问了这么多人这样的问题之后,我觉得有一点倒是可以明确的是:不同的人真的对这个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以也不可能存在 general rule 来表明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陶瓷了。不过即使决定了要陶瓷的话,我还从自己老师那里得到的建议是最好只去联系那些如果对方答应了你那你几乎一定就会去的学校。否则你跑去陶瓷,如果效果很好,最后人家给你发了 offer ,你又不去的话,就比较损人品了,特别是对于以后打算在学术圈里混的人,这是比较不好的。这个和正常的申请途径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正常申请,人家正常给你发 offer ,你当然可以自由决定去还是不去。

我自己在申请前期是完全没有陶瓷的,大概十一月份完成所有网申。不过到一月份的时候和几个申请的朋友讨论过许多次,最后我还是找了五个学校联系一下。反馈不一吧,有的没有回复,个别回复的似乎也对录取并没有专门的帮助,因为我问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问对方招不招生(说实话我不太知道陶瓷的时候应该问什么问题比较好),当然我在邮件里也特别说了我已经提交了网申,并且在 SoP 里 mention 了你,然后再稍微详细地说一下对你的哪些工作感兴趣,以及自己的相关背景,最后再附上一份 CV 。

当然,虽然我 personally 觉得可能发邮件陶瓷的用处并不大,但是同时我是比较支持当面陶瓷的(再次强调这些都是我个人的非常片面的观点,各位请自行判断)。因为我觉得,我们这边的同学和北美本土的同学相比的劣势主要并不在于我们的水平比他们差多少,而是在于和教授交流的机会。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这边的许多同学本身实力都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够面对面和对方教授交流的话,实际上比纸上写的东西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一点我想应该出去参加过交流的同学会特别体验深刻吧。我觉得闲聊——聊专业话题甚至是非专业话题——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一个互相了解的方式,对方真正有没有水平,是不是真正做过什么事,有些什么体会,什么想法,思维方式,阅历之类的,就统统“暴露”出来,我想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的话,教授们肯定会发现我们这边其实有很多人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挨个去谈过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我们也正是这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劣势,所以我个人建议大家在申请的过程中如果有面对面接触教授的机会,千万不要随意浪费掉。

典型的这样的机会就是出国交流,你在那边的导师当然会是接触最深入和频繁的,好好干的话,即便不去他那边,让帮忙写推荐信什么的一般也会比较乐意的。当然出国交流你所见到的老师可以并不限于你在那边的导师,你可以去找其他老师聊天,或者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是 OK 的,我想除了那种超级牛或者超级忙的,许多老师还是比较 nice 的吧。即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来回 email ,但是当面聊天什么的应该还是比较乐意的,因为有即时反馈的 chatting 毕竟是效率非常高的一种交流方式嘛。或者你比较有米,甚至可以出去旅游的时候跑去面套,或者直接专门飞过去陶瓷——在我了解中是有学长这样做并且成功拿到牛校 offer 的。

另一个机会应当是国际会议了吧。实际上我去年很有运气地中了一篇 NIPS (算是机器学习最好的会议了),不过由于我不是第一作者,学校和实验室并不会报销开会的花销,所以我就没有去。在临近开会的时候有一个教授发邮件给我说看到我的申请材料,问我 NIPS 到时候去不去,去的话可以在那边当面聊一下。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我没有去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来回机票之类的花销太贵了,但是刚好在这个时间点上有这样的机会去参加领域内的顶级会议的话,实在是一个非常珍贵并且性价比非常高的机会:因为各个学校的大牛都聚集到一起了呀!

这种时候大家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或者害怕啊什么的,因为到了这个时间点,你自己的实力、背景之类的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再来做太大的改变了,目前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让对方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而当面 talk 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好途径了。反正呀,任何想要退缩的时候不妨拿今后的 PhD 生活来压压自己:想如果自己连这个都没有胆量去尝试的话,那今后五年的 PhD 岂不是更没有办法面对了?

除了主动出去之外呢,呆在国内也并不是没有机会接触到那边的教授的,比如有时候会有教授来学校访问啊、讲座啊之类的。这方面不得不说帝都的学校比杭州的学校机会多了太多。此外,近几年顶级的国际会议也时常在中国召开,比如今年的 KDD 似乎就是在北京。

当然要提一点的就是,请千万要做好准备之后再去找教授。有句话不是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吗?至于怎么准备嘛,这个就要看你自己啦。

1 comment to 留学申请注意事项: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