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申付款和送 GRE 成绩的时候都需要一张双币信用卡,应该正常一点的双币卡都可以吧,比如建行的浙大龙卡就挺好用的,没有出任何问题。TOEFL 送分由于是国内的一个网站,好像只能工行(还是哪个行?)的网银付账。另外网申是一件非常麻烦和痛苦的事情,要填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注意事项大概以下几点吧:
- 大部分学校的网申系统都并不是要求你一次填完提交的,可以填一半保持了以后再慢慢填,我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都是前前后后磨蹭了大半个月才提交。
- 有些学校对于没有填完的 form 有差不多一个月的保存时间,要注意看,不要等拖太久了它给你删了你又得辛辛苦苦重新填。
- 有些学校(比如 CMU)号称是你付款提交之后才会去帮你去整理匹配你送过去的成绩单和 GT 成绩之类的,所以为了有时间能确认寄过去的东西有没有收到,以及各种奇怪的意外问题,最好不要拖到最后一天才提交吧。比如在比较后面我才突然发现 CMU 的 TOEFL 成绩我居然忘了寄了。
- 大部分系统在提交之后就不能修改了,所以请再三确认。不过有的学校(比如 Columbia、CMU、MIT)在提交之后还是可以修改信息的。还有一些学校只可以修改部分信息。不过如果万一真的有问题的话,也可以联系小蜜,一般也可以帮忙修改的,特别是在 deadline 还没有过的情况下。
- 申请的学校多的话,密码是一个问题,全都用同一个密码倒也可以,但是有时候有些系统对密码有特殊要求,比如必须要同时有字母和数字啊,或者必须要有符号啊,如果两个网站的要求不一样的话,就不好统一了。还有许多学校是用的同一个网申系统的。如果觉得乱的话,可以用个密码管理器什么的,比如 LastPass 。
- 有时候说不定会有惊喜,比如 UAlberta 的网申,我照例拖了很久之后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 Email 说我们可以给你把申请费给免了,你只要点第三方支付,然后找谁谁谁就可以了。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总之是好事哈! 😀
如果申请的学校比较多的话,建议用 Excel (或者任何方便使用的工具)做一下详细的进度跟踪和记录,否则很容易混淆或者遗漏了。
然后就是关于推荐信随便说一点。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认为推荐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特别在你申请的学校或老师和你的推荐人挺熟悉,并且你得到的这个推荐又是相当 positive 的时候。这其实是相当可以理解的,因为对方教授在评估你的背景的时候所能得到的信息量是相当有限的(想想我们在选校的时候评估教授们的背景尚且如此困难),而且一个人的 backgrounds 包含了各种因素,并不是简单地用一个什么算法 rank 一下取前几就好了,所以面对如此多的申请者,教授也会有些崩溃;加之许多申请材料也会有各种水分的(比如不同的学校 GPA 算法或者课程的难度不同啊,或者有些 T 是考了无数次刷出来的啊之类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看到一个熟人写的靠谱的推荐信,在其他背景差别不至于到几个数量级的情况下,自然选择熟人的推荐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了——其实就好比你去淘宝买东西一样,搜索一个“电源转接口”都能出来 2K+ 的结果,面对星罗棋布的网店,还家家都是“正品保障”、“七天退换”什么各种皇冠、三钻、五钻的;其实你只是想买一个靠谱的电源转接口而已,如果有身边的朋友给你推荐了某一家店,那你就不用费时费力地再去其他同类的 2K+ 个店铺里挑选了。
另一方面,其实对许多人来说能找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推荐信其实自己可以控制的余地也不是很大。至于推荐信要怎么写以及写些什么(考虑到国内的许多推荐信都是申请人自己写或者打草稿的),各个飞跃手册上都已经有相当详细的讨论和资料可以参考了,我的意见也差不多,也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最后要提一下的就是关于推荐信的提交,现在一般都是提供网上提交的,系统会发邮件给你的推荐人,让对方提交。需要注意的是提交推荐信一般并不是上传一个 PDF 或者在文本框贴一段文字就 OK 了,而是要填一堆各种问题,还是比较麻烦的,所以 Request 推荐信的时候如果一股脑给教授发去一堆请求他也会比较崩溃的吧(当然如果甚至是他直接 forward 给你自己来提交的情况又另当别论了),如果他几天之内没有提交的话,也不要老是去催人家……另外有些时候确实是邮箱没有收到 RL Request ,我自己也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有些学校可能会要求你的推荐人的邮箱必须是用 edu 结尾的那种大学邮箱,不过另外一些学校就随意,这个时候如果你的推荐人有在用 gmail 之类的比较靠谱的邮箱的话,就方便许多。即使不行可以好好和小米沟通,我记得我有一封推荐信最后是直接让推荐人发给小米让他帮我加到系统里面去了。
同意, 我也觉得推荐信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有私推或牛推的话. 另外我从别人那里学了一招, 申请的时候还提交了一些笔记, 感觉也挺有帮助的, 因为没什么正式的材料证明学术能力.
嗯,是的,我觉得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授面临太多的材料信息过载了,如何更为有效地把你的信息传达给对方,让对方了解到你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最困难的一环了吧。笔记这个东西,应该是挺不错的,特别是如果有自己的归纳和整理的话,就相当于一个 survey 了。
学长好呀,很喜欢你的博客。我感兴趣的也是在机器学习方面,打算申请2014 Fall,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你发邮件咨询下吗?
嗯,可以的 🙂
学长好呀,很喜欢你的博客。我感兴趣的也是在机器学习方面,打算申请2014 Fall,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你发邮件咨询下吗?
嗯,可以呀~
话说老师在写推荐信的时候给每个学校写的都会是一样的么
写得 general 一点就可以一样,specific 一点就可以不一样,看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