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GIP Everywhere

GIP 全称 Ghost Instrumentality Program ,看过《攻殻機動隊》和《Neon Genesis Evangelion》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是怎么来造这个词的,不过这里就不多说这个名称的含义了,反正取一个神秘一点的名称一直是 CS 人的一大爱好嘛。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个活动,这是 MSTC 内部的一个活动,简单地来说就是读书会。到目前为止,我逐渐体验了不少类似的活动,作为组织者、参与者甚至被参与者,一点感言,写在这里吧。

先说 GIP ,还记得是在某个暑假里,俱乐部一干人在办公室里讨论俱乐部的未来发展,大概也是那阵子刚好有几位神秘人找我聊过想让我接手俱乐部 Technology Group Leader 的事,GIP 的想法其实我已经酝酿了一阵子了,于是就趁势提了出来。大家的讨论下做了一些分析,优点、缺点以及可行性等等,但是并没有下定论,也没有说支持或者反对,我有一点点感觉到大家并没有能完全理解我的想法,而且之所以酝酿了许久才提出来,也是由于这个我差不多预料到的反应——如果真想做的话,大概就是得由我一个人来筹备和组织以及(最困难的)坚持下去了,所以,既然决心了要试一试自己是否有能力做 TG Leader (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在俱乐部是一个纯技术份子,并不适合组织、管理之类的工作,我想甚至考虑找我接任的那只家伙当时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那总得做些事情吧。

GIP 的初衷其实是两方面,一是俱乐部人才的“利用”问题,这一直以来都是俱乐部在思考的一个大问题,通常我们聚集了很大一批精英人才,但是真正大家一起做的事情似乎比较少——比如一起做个项目之类的。我的感觉是因为大家都太有想法了,而且都有各自很钻研精通的东西,要相互“妥协”反而不太容易,而且许多人本身也在其他地方(比如实验室或者 ACM 集训队或者是开源社区等)是很重要的一份子,而俱乐部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而且我们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一致的结论)是在校园内传播技术,换句话说,实际上是一个服务性质的社团。总之,现状就是如此,所以我想如果在这样一个松散的形式下也能有大家能够长期参与的活动的话,应该是挺不错的。此外,俱乐部的许多传统活动的“开销”(并不止是经费上)通常都是比较大的,包括场地啊、宣传啊、策划啊、组织啊之类的,但是由于俱乐部有自己的办公室,有投影仪、白板,所以 GIP 这样的形式的内部活动,几乎是零开销的,随时可以办。

另一方面的 motivation 则是比较“自私”的,简单地说是希望借助集体的力量来看一本书。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有看不完的书,我自己非常喜欢看书(或者说喜欢买书?=.=bb),但是其实有很多书都只看了一个开头,很遗憾地没有能坚持下去,通常由于要看其他书或者什么其他突发事情中间耽搁了一阵子,就很难再继续下去了,很久以后如果再重新拿起那本书来,也只能再从头看起,然后又是同样的过程轮回……但是无论如何看开头部分的时候,要做到很认真去看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我想把一群人聚拢来,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最认真的那一段时间,集中去看一本书的一部分,然后大家一起来把整本书看完。

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选定一本书,然后将书的每一章分配到一个参与成员(Giper),每周聚会一次,由 Giper 以 presentation 的形式来给剩余的人讲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大家讨论。和传统的读书会的区别就在于有主次之分,这样如果自己精力不足的话可以只把重心放在自己自己主讲的那一章。当然,大家一起来读一本书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许多人在一起不太容易偷懒或者临时放弃。就好比寝室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容易睡懒觉,但是如果发现有室友起床了,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激励作用,或者说也不太好意思睡懒觉了。

当然我也设想了一些 Giper 们能得到的回报,第一当然是学到了东西,那些平时想看,但是又没有足够决心坚持看完的书,现在可以看完了——即便是没有仔细看的那些章节,也通过别人的 presentation 有了一些了解,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以细查的部分。另一个当然是锻炼 presentation 的能力,GIP 到目前为止已经快两年多了,我不知道大家本人有没有觉得,反正我是感觉有不少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明显提高的。这很重要(即使你将来不当老师),我想做过 presentation 的人都明白,一个东西你以为你自己理解了,但是其实等到你要给别人讲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到底理解没有理解,站在台上,就容不得半点马虎了,那些偷偷想蒙混过关的细节,都会在大家面前暴露无遗。除此之外,我最初还设想过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比如给参与的人每人买一本正在读的书,但是由于我一直对俱乐部的财务具体情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并没有将这一条实行下去,而且也似乎和我的“零开销”的想法有些互相矛盾。

从最初提出,到现在为止,GIP 应该还算一直勉强健康地持续着,在 GIP 上消灭了的书包括《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Beautiful Code》、《CLR via C#》、《The Art of Concurrency》。作为组织者呢,我深感欣慰,同时也逐渐了解到其中一些障碍。活动的一大难点应该就是选一本合适的书了吧,不能是太专门化的书,否则可能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但是太泛的书也没有意思,通常是希望找那种大家都觉得有一些意思,一直想看但是又没有像自己钻研方向的那些必看书籍那样不得不看的

当然另一个难处还在于集体效应,刚才说过它的好处,其坏处也是一样的,比如你在寝室睡觉,早上醒来发现大家都还没有起,于是就继续睡。这算是一把双刃剑吧,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气氛似乎都会传播开来,比如如果有一两个人缺席或者迟到之类的,慢慢地就会传染很多人,而且在一个集体里还会有所谓的“责任扩散”效应,比如,有人可能会觉得,别的同学会去吧,那今天偷懒一下不去应该也没有关系,结果所有人都这样想的话,就没有人会去了。

MSTC GIP Workshop

实际上通常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这个其实可以理解,因为“持之以恒”差不多是所有事情中最难的一件事情了,更何况是这种完全“自愿”参与的活动,实际上,对比其他类似的形式,可以发现 GIP 在这方面是最松散的一种。比如,如果是正式选了课去上课的话,会有浪费学分费、考试压力、老师点名等原因迫使自己坚持去上课——然而即便如此,当今大学里跷课早已是司空见惯啦。

除了上课呢?比较接近的就是旁听了,就我自己来说,除了这个学期差不多都养成了习惯以外,之前尝试过的所有旁听课几乎全部都没有能坚持到最后。 🙁

然后是实验室组会,我们实验室有大组会和小组会,大组会是老师参与的,每周一次,强制性的,基本上不能随意缺旷,所以参与率是可以保证的,但是稍有不慎就会变成“貌合神离”的情况——组会完全成为了一种形式,好像走过场一样,大家都没有了激情。感觉这似乎和老师的“亢奋”程度有关,如果老师不在那么有激情地想要把组会开得有声有色,组会就慢慢地变得并不是那么有生气了。这其实是一个增强版的集体效应互相影响,老师放松学生就偷懒,反过来学生偷懒老师也会更松懈,因为说白了其实老师管得严对他自己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学生自己都不对自己认真的话,老师干嘛要那么苦口婆心呢?又不是小学生了。

而小组会呢,是完全有各个研究小组自己组织的,强制与否大概主要看小组长了吧,我们组小组会的形式和 GIP 类似,也是看书,但是这个时候相对于 GIP 的优势在于:

  1. 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因此只要组长能保持亢奋的话,整个活动坚持下去的机会会更大。
  2. 大家在同一个实验室,研究的课题相关性很大,因此在选书之类的问题上就没有了那么多顾忌,可以选很专业的书。

小组会也是经历了一些起伏吧,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一年来大家的成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兴趣的转变——也包括我自己咯。最后由于大家研究的深入,加上实验室研究小组的整改,互相之间的关联性又变得小了。后面许多人的积极性都不太大,若不是主动去 push 的话,缺旷也逐渐严重,有时候我会表示一下谴责,告诉大家这样子小组长要跟你们发飙的。当然实际上我是不会发飙的。 😀 唔,最终结局是由于实验室大调整,原来的小组划分取消了,新的小组似乎也没有了小组会,于是召集大家开了一次散伙组会,接下来各自 move on 啦!

实验室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之前老师曾经组织过一个《Convex Optimization》的讨论班,规定制定得很严格,比如每次要做 ppt ,还要做作业之类的,一开始报名参与的人也很多,由于有老师在,效果挺好的,但是也由此严重依赖于老师的 active 程度,比如,老师稍微放松一下,关于作业之类的规定,就从那以后不了了之了。后来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忘记掉了……)中断了,就从此中断了。

此外呢,开学初某一次在食堂偶遇彼得同学,得知数学系有一位很好的黄兆镇老师,有开讨论班,当然不是说老师来讲,整个形式其实也是类似 GIP ,大家来读一本书,每次一到两人做报告,还有就是我预先设想但是没有能在 GIP 中实现的——报名参与的人都可以免费得到讨论班用的教材一本——我猜这个费用应该是黄老师资助的吧。说到这里可以多闲扯几句,因为近来也偶尔听说关于黄老师的一些趣事,才发现我原来见过他一面:是有一次讨论班的时候他出现了,开场之前给大家讲了讲“流形”和“黎曼几何”的“由来”。花白的头发,一口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我听起来非常费力。不过如果说数学系的这些讨论班都是由他带头组织起来的话,确实是一位很有心的老师,当然他还得需要一些得力助手,下面来说说这些讨论班吧。

其实说“这些”,我不过只参加过其中一个,关于光滑流形的讨论班,其他几个,范畴学、代数拓扑之类的,那个时候我连抽象代数都一点没有接触,也就望而却步了。实际上我在光滑流形讨论班里也完全是去打酱油的(见上面那个愤怒的小鸟插图 ^_^bb )。他们的进度差不多也是每次一章,去之前听说每次还有布置习题的,但是似乎并没有实施下去——至少在这次的光滑流形讨论班里是这样子。每次一般是一个到两个同学做报告,形式上就和我们 CS 的人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当然不用 ppt ,完全板书,套路也基本上是定义、定理、证明、举例……有几个比较牛的人甚至都没有讲稿,完全“凭空”从头到尾讲下来的,当然,这是要事先准备过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难度真的比做 ppt 来讲好大得多。后面听的更多以后也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功力。不过我也完全认定了自己目前的水平完全没法做报告,所以一直都是以旁听打酱油的状态出现。

一开始人是比较多的,大概十来个人左右,后来人就渐渐少了。当然有一个人是必到的,这个应该相当于这个讨论班的领队的角色吧——也就是我前面说的,黄老师所需要的得力助手。因为通常同时有好几个讨论班,所以可能会是不同的“领队”。似乎是比较高年纪的学长——当然,仍然是本科生,所以对于我来说仍然是学弟啊……不过我几乎一直是保持沉默,因为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法说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来吧,所以就保持沉默咯——据说性格内向者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越到后面,讨论班也会出现比较惨淡的情况,比如有时候加上我这个打酱油的一共只有四个人,而且主讲人还迟到好久——差不多 GIP 萧条的时候也有这样子吧。而且,和 GIP 里一样,也有光哥式的人物——就是只有在轮到自己做报告的时候才会出现。其实到最后只剩下四五个人的时候,领队的坚持应该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吧。另外,报告中讨论的成分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虽然也有讨论,大部分还是以报告人讲为主吧,这个和 GIP 的情况也差不多。

至于之前实验室提到的 Convex Optimization 讨论班,中断了许久之后,我在邮件列表里又号召了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感兴趣的人。结果只征集到三个数学系的小朋友:两个学弟一个学妹。四个人刚好是我心里觉得可以承受的讨论班下限了(当然,我还尝试过两个人的讨论”班“——大四的时候和 kily 一起读 PRML ,似乎是两周一次报告,就在寝室里互相讲,不过由于他跑去微软实习了,所以似乎只进行了两三次就中断了,这个由于是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所以也难以评价),而且这样子一开始就四个人的话,也不会为后来”只剩下四个人”而感到很惨淡了 ^_^bb 。正好几个数学系的人,于是干脆采用了他们的模式,把 Convex Optimization 从上一次中断的地方继续讲下去:形式不限,不需要做 ppt ,重要的定理要给出证明,课后留习题。目前刚好每个人轮了一次报告,似乎由于人少而且互相比较熟悉,讨论的氛围就更多了一些,不过由于刚刚开始,所以也无法评价最终会是怎么样子。

但是其实总体来说,这些讨论班的形式也都是大同小异的了。当然,后面提到的这些讨论班,和最初设想的 GIP 也已经有了一个本质性的不同:GIP 的目的主要是拓展知识面,而其他讨论班通常是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学习。

布尔巴基讨论班

其实讨论班的意义什么的,我想应该还是挺大的吧,历史上也有影响力很大的像布尔巴基学派这样的讨论班(布尔巴基是一个笔名,这个组织里的人以这个笔名发表论著,最有名的是《数学原本》,差不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重新构造了整个现代数学,全书有七千多页,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数学巨著,据说(“理所当然地”)一幅插图也没有——这也是学派的观点的表现吧,公理方法,结构为王。虽然书是多人合作写成的,但是非常严密统一,在定期的讨论班会议上,全体成员对提出的每一部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严格讨论。不过,像集体创作或者协作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之后,至少从硬件条件上来说已经变得更加轻松啦,现在也有像 polymath project 这样的运动呀。)不过也有人质疑,说我们的讨论班并不是“真正的讨论班”,不过都是读某一本书而已,书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有什么好讨论的?当然我个人是觉得讨论班这样的形式挺好的。不过并不打算就这个问题而争论下去,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各自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举了这么多例子,其实也是想说明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讨论班要办起来并持续下去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像真空中的运动那样给一个第一推动力就会自动地持续下去,而是一种类似于熵增的过程,仅仅是要维持现有的秩序就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然后,最好也不要野心太大吧,比如一股脑想要读好多好多书,或者说讨论班里把所有的习题全部都做了,把所有相关的资料全部都搜集过来整理、讨论等等。最后呢,其实如果讨论班最后死亡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兴叹的,所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即使是历史上那些辉煌的学派,也都是有兴衰起落的呀。 🙂

20 comments to GIP Everywhere

  • houshui

    虽然知道即使你不作TG Leade 或者 MSTC的主席,也会一直思考这些问题,但这些文章让我再一次肯定你是适合作Leader的。 有些人是用以身作则或者自己成为榜样的方式来带动团队的。

    非常认同你说的一个讨论班,一个团体也是,要办起来并持续下去是比较困难的事,需要投入很多东西。

  • 我也很喜欢讨论班的形式,但一定要有强制性。
    刚上大学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李代数的讨论版,本来是
    每次每人讲一章的,但如你文中所说,总是有缺旷的,
    还有懒散的,到自己讲的时候的前两天才开始准备,
    然后演讲者自己各种看不懂,进行了两章就下不去了。
    学生程度不一,缺乏强制性,是两个问题

    • 恩,因为这样子的活动实际上都是自愿参加的,所以在强制性方面比较难实行,我觉得主要是要让大家意识到真正能从中有所收获,唤起大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吧。除了惰性,还有许多人长大了之后会变得很现实,不再有小时候的那种干劲和纯粹的追求啦,呵呵!

  • 最后提到bourbaki,有个笑话说,
    bourbaki之所以死掉了,就是因为
    他们的数学用的是集合论而不是范畴论。。

    • 恩,这个我也有所耳闻,并且据说更搞笑的是,范畴论的发明人还是来自于 bourbaki 内部的……

  • david

    “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选定一本书,然后将书的每一章分配到一个参与成员(Giper)”

    我觉得开展读书会的另一个困难是:如果一本书前后章节的内容依赖性很强,而学员此前并没有相关基础,那么分配到第4章的人能够胜任吗?他必须首先读完前三章的吧。

    • GIP 的话通常都会选择章节依赖比较小的书,像《Beautiful Code》这种完全是独立的。但是其他的讨论班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学员前三章讲的时候都不过来听,也没有必要报名来讲第四章了……除非他就是很牛的那种

  • 深有体会,组织讨论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因为各人的程度不一致,讲入门的东西老手不愿来,讲深入的东西又导致新手看看热闹而已。

  • ihpdep

    其实我觉得”自愿参加”很有问题,中国人向来有免费的东西无所谓的感觉.有付出才会有珍惜,提议可以提高参加难度,比如收费,或者要完成一定任务等等.唯一的坏处是这样人会更加少,但是进来了就会坚持到底的概率会增加很多,也减少群效应的坏影响.(增加人数可以通过幕后黑手…:))

  • 曾鸣聪

    说到光滑流形讨论班,我觉得他们进度太赶了,那本书习题又多,一个星期一章,然后20多道题,做完的话确实非常非常累……我上学期自学的时候速度只有他们的一半…
    不许用PPT是老黄的要求,而且也算是传统吧,总觉得写起来更带感,而且更容易检验自己。
    其实我上过习题氛围最好的讨论班是上个学期的代数拓扑,那本书很难,题多,但是有几个人拼命了一样地在做,然后每次上课能一起讨论大家都会非常非常开心。
    老黄是好老师呀……下个学期就轮到我当助教带讨论班了T T

    • 嗯,很赶应该是他们希望在一个学期内把这本书讲完的缘故。新版本的章节又多了 N 多,所以更加紧张了。

      老黄似乎确实很强调版书,上次他出现的时候就在那里讲,一个好的版书应该是能够让一个迟到了 15 分钟进来的人能看一眼黑板就知道前 15 分钟都讲了什么。

      啊,原来带讨论班是作为老黄的助教的形式啊。哈哈,下学期我还要去旁听讨论班~

  • 曾鸣聪

    我的板书也不好呢…继续惭愧。其实不是正式的助教啦,只是我们习惯这么说而已…我第一次上讨论班的时候总是把学长称为老师,好像每次都让他怪不好意思的@ @
    不出意外的话,下学期我会带代数拓扑的讨论班,教材是Allen Hatecher的《Algebraic Topology》,是我读过的最酷的一本数学书,虽然理论写得有点零散,但是有很多非常刺激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例子和习题呢。欢迎kid~~~~~~~~

    • 原来如此。暑假先去旁听下点拓的讨论班(虽然零零散散都了解过,但是没有系统地学过),下学期应该代拓就多少能听懂一些吧。这本书好像作者的主页上有下载呢~

  • 曾鸣聪

    暑假也有代数拓扑哟!是这样的,暑假会上一本比较简单的书,然后下学期Hatcher那本会难一些,简单那本书的内容会比较快速地再过一遍呢…

  • mhzhang

    很希望你能把下篇写出来,期待中。“这是上篇,如果什么时候有机会抽出时间来写下篇的话,我将会介绍一些更加通用和强大的方法,诸如 Rejection Sampling 、Gibbs Sampling 以及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等方法。”

  • lsby1984

    令人羞愧的是国人对学术的态度

  • luosha865

    请问学长zju讨论班的消息是在哪里找到的呢,挺想参加,但是不知道时间与地点

    • 可能不太有公开的消息,有时候 98 上有一些消息,不过一般某些讨论班你要找相关的人才能了解到。